中國半導體產業得益於“強芯”計劃將高歌猛進
字號:T|T
近日,媒體報道,為推動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工信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將在今年內抓緊製定集成電路產業各細分領域的產業引導政策。業界樂觀預測,頻繁政策利好下,我國本土集成電路產品有望滿足半數國內市場需求,IT行業將迎來中國“芯”時代,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前景可期。
我國芯片進口依賴嚴重 國家開始“強芯”計劃
芯片又可叫做集成電路或半導體,它是一種微小體積的電子元器件,在電子信息產業具有極高價值。
我國IT行業對集成電路產品需求極大,然而本土芯片僅能滿足國內IT行業20%的市場,絕大部分芯片需要從國外采購。因此,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對外國進口芯片依賴嚴重。
以存儲芯片為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采購國,2014年,我國采購了全球約兩成的存儲芯片,采購金額高達100億美元,2015年前十月,我國采購的存儲芯片金額已經上升至120億美元,預計2015全年采購金額將達140億美元,約為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三成。
芯片消費嚴重依賴進口,這對國家經濟和安全不利,因此2014年,我國出台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同時又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即大基金),2015年,《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將集成電路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產業名單,近期,財政部又下發了關於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頻繁的政策利好下,我國“強芯”計劃已然開啟,集成電路產業也因此逐漸壯大起來。
全球逆襲 集成電路產業高歌猛進
基於政策與資金利好,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一蹶不振之際,我國實現了逆勢發展。
2015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下滑,當年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智能手機增速變緩以及PC市場萎靡是主要原因。盡管中國也受到這兩大因素幹擾,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在2015年仍舊保持較快增長。
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約為91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2014年銷售額突破萬億元,達10393.1億元,同比增長13.4%;2015年集成電路銷售額為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
不僅如此,在產業發展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與產業聚集區也已形成,並發展良好。
產業鏈上,集成電路產業有上中下遊三大環節。其中,上遊是芯片設計環節,我國有海思、展訊等公司;中遊是製造環節,中芯國際、振華科技是代表;下遊是封裝測試環節,我國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
產業聚集區方麵,我國已經有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域,這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銷售收入占全國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環渤海區域側重芯片研發,以北京市為核心;長三角地區注重芯片製造與封測,以上海市為核心;珠三角地區側重芯片設計環節,以深圳市為核心。
彎道超車:並購/整合是捷徑
雖然過去一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有過逆襲壯舉,不過對海外芯片依賴程度仍舊較大,本土產業規模小、核心技術優勢不顯等劣勢仍舊存在,因此,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提高技術。
筆者認為,對內整合、對外並購是集成電路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核心技術的“捷徑”,在未來這兩大現象將成為產業發展主流。
2014年9月,國家組織多個企業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開始積極幫助國內企業進行投資兼並活動。2014年12月底,在產業投資基金的幫助下,長電科技和淡馬錫簽訂協議,宣布以7.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測廠商新加坡星科金朋的全部股權,這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企業出海收購的最大手筆。
今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仍將是兼並重組,並且在數量和金額上將有所突破。目前正在醞釀的海外並購案不會少於2015年,可能會有幾個相當大額的並購。除了海外並購,對內整合也同樣是產業今後發展的方向。
上一篇:集成電路產業新商業模式催生新需求 下一篇: 集成電路近千億美元市場待挖掘 前景向好
同類文章排行
- 解析集成電路芯片原裝、散新和翻新區別
- 無線充電主流技術解決方案全麵解析
- 無線充電原理以及優缺點分析
- 教你如何辨別集成電路IC原裝正貨、散裝和翻
- 5G芯片大戰,華為高通誰與爭鋒?
- 芯朋淨利增長58.01%,新三板電源IC廠商業績
- 馬化騰談"缺芯之痛"國家大力支持,中國芯
- 走路也能充電,盤點十大創意無線充電新技術
- 選擇一款合適的手機充電器控製芯片應考慮那
- 解讀集成電路電源管理IC工作原理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