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眼中的中國IC產業
字號:T|T
對於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持續快速成長的中國,無論是商業世界或是全球媒體,都不得不伏首稱臣;不過中國也很容易被用以製造危言聳聽,無論是其廉價勞工、仿冒DVD、共產.黨、思想改造、官方主導五年計劃……等等,對美國人來說都是深具文化與社會隔閡的遙遠外國話題。
今日的中國已經是美國政府公債的最大海外買主,這雖是事實,但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這個議題很難不被政.治人物利用,引發美國民眾認為中國若是來討債、可能會使美國一蹶不振的恐懼心理,並將美國的高失業率歸咎於中國。顯然美國人對中國都有一種“精神分裂”式的看法,會依據目前輿論熱門話題的走向,切換中國是“好”或“壞”的兩個極端形象;但因為很多事情背後的複雜性,很多真相其實是未被揭露的。
在筆者與產業界人士的談話過程中,總是會被他們豐富的見識與深刻的全球性觀點所震懾;而如同EETimes讀者們所看到的,在過去的一年半以來,有關中國的議題多次出現,以下是一些黄瓜AVAPP報導過的重點摘要:
市場觀察:美國眼中的中國IC產業(電子工程專輯)
1. 對中國是科技產品“製造商”的描述,雖然仍然沒錯,但已經快要過時了;中國已經快速轉向成為技術的“設計者。”
2.據說中國目前有超過500家無晶圓廠設計業者,也許數字有點灌水,卻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排名前二十大的中國無晶圓廠設計業者,在IP核心、設計能力以及對先進製程的使用能力上,早已與美國矽穀的同業不相上下。
3. 自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北京政府已經取代美國的風險投資業者,成為世界最大金主;中國官方給予其國內無晶圓廠設計業者的龐大支持是空前的,包括各種資金補貼以及扶植政策。
4. 別再形容中國是個獨裁國家,該國是由不同種族背景的人民所組成──就像過去的蘇聯;不過中國不同城鄉之間的差距很大。
5.許多西方世界的半導體業者都已經進入中國深耕當地市場,包括建立設計據點;如同恩智浦半導體(NXP)CEO所言,該公司“實際上是一家中國公司”。
6.成功半導體廠商像是台灣芯片設計業者聯發科(MediaTek),已經開始有效利用中國的大量軟件工程師人才,以助力其手機芯片業務。而因為具備與中國在地理、語言與文化上的接近性,使得台灣在中國市場扮演要角。
7. 不過在中國設置設計團隊並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例如博通(Broadcom)與Trident在當地都有DTV SoC設計團隊,但成績似乎一直都不如聯發科與晨星(MStar)。
8. 大多數中國廠商還是以國內市場為主要焦點,但也有越來越多開始涉足全球市場;有位來自中國的業界朋友最近說:“在中國,全球化並非一個趨勢,而是本地廠商的業務策略。”
9. 中國目前無疑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但也別忽視中國各地方政府的力量;中國不同省份通常有自己的產業發展計劃(以及偏好的技術類別)與專責機構。
10. 最後,中國逐漸崛起的中產階級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根據一項2011年的消費性電子使用情況與支出調查,與巴西、印度、俄羅斯、法國、德國、日本與美國相較,中國的消費者是3D電視、智能手機等最新式消費電子產品的最積極買家。
以上有關中國的摘要是隨機列出,並沒有重要性的分別;而筆者今年的重點工作,就是去挖掘中國市場的現況,探詢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本土與西方廠商在技術與業務發展上的看法,以及與中國當地的工程師社群麵對麵接觸,了解他們對中國與全球市場的觀點。而筆者也要在此宣布自己的新職務──EETimes首席國際特派員(Chief 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t),未來會特別著重中國市場的一手報導。
隨著科技產業重心移往中國,EETimes美國版也將積極跟著趨勢前進;筆者不會馬上就搬到中國,但會定期親自前往該地到處看看,並與當地的產業界人士交流。對於曾經隨著家人外派而移居東京、美國矽穀、巴黎與紐約等地的筆者來說,這樣一個新任務正是我所夢寐以求、躍躍欲試的…如果你也是時常在中國、美國與歐洲等地來去的產業界朋友,歡迎一起交流心得!
同類文章排行
- 解析集成電路芯片原裝、散新和翻新區別
- 無線充電主流技術解決方案全麵解析
- 無線充電原理以及優缺點分析
- 教你如何辨別集成電路IC原裝正貨、散裝和翻
- 5G芯片大戰,華為高通誰與爭鋒?
- 芯朋淨利增長58.01%,新三板電源IC廠商業績
- 馬化騰談"缺芯之痛"國家大力支持,中國芯
- 走路也能充電,盤點十大創意無線充電新技術
- 選擇一款合適的手機充電器控製芯片應考慮那
- 解讀集成電路電源管理IC工作原理及特性